
樟樹,又稱香樟樹,別名:香樟、樟木、瑤人柴、栳樟、臭樟、烏樟;拉丁文名:Cinnamomum camphora (L.) Presl,屬樟科、屬常綠大喬木,高達10米—55米左右,直徑可達3米,樹冠廣卵形;樹冠廣展,枝葉茂密,氣勢雄偉,四季常青,是我國南方城市優良的綠化樹、行道樹及庭蔭樹。
樟樹喜光,幼苗幼樹耐蔭,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寒性不強,怕冷,冬季最低溫度不得低于0度,低于0度會遭凍害,低于零下5—8度,會凍傷死亡。
樟樹花
樟樹在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或中性黃壤、紅壤中生長良好,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,萌芽力強,耐修剪。抗二氧化硫、臭氧、煙塵污染能力強,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,較抗風,樹枝堅韌。
樟樹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區域,以江西、浙江、臺灣、廣東、湖南 、福建等南方地區最多。多生于低山的向陽山坡、丘陵、谷地,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~600m以下,臺灣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樹天然林。以1500m以下生長最旺盛,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重要樹種。
樟樹全體均有樟腦香氣,可提制樟腦和提取樟油。木材堅硬美觀,宜制家具、箱子。
樟樹(香樟,Cinnamomum camphora)于1999年8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,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(第一批),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。